智慧城市中的“泛在电力物联网”
最近“泛在电力物联网”火了
等等……
什么是“泛在”?什么是“物联网”?
(其实上文已经详细解释过啦!)
听起来有些高冷。
别急
我们把镜头拉到日常生活。
来看点干货吧!
用能侧配电设施传统运维模式VS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运维模式
1
更安全
用能侧配电设施传统运维模式:有可能因为电工缺乏足够的日常运维、倒闸操作、故障抢修等实操经验,存在安全隐患。
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运维模式:可以依托智能运维平台,线上实现用能侧配电室“遥信、遥测、遥视”,线下专业队伍规范作业,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持续完善,确保运维全过程安全,大大降低客户侧人身及设备安全风险。
2
更智能
用能侧配电设施传统运维模式: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工作效率受一定程度限制,数据收集可能不及时。
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运维模式:依托智能运维平台,实现设备24小时在线监控和智能化巡检,自动生成专业运行分析报告,智能触发处置或应急响应机制。全面管理系统设备信息,实现全寿命周期信息化记录及数据对比分析,为设备管理提供台账和大数据支撑,有效降低故障率,提升消缺等应急处置效率。
3
更经济
用能侧配电设施传统运维模式:无
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运维模式:智能运维平台具有能效分析:电量统计、分项统计、分级统计、需量统计、功率因数统计。提供全面安全运行评估数据,提出更节能更经济运行方案。
还是有点懵?
没事!小编举个“栗子”
看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运维模式在各行业的运用
1
医院
假如:医院发生进线双回路电缆外破,造成全站停电重大故障。
医院对用电可靠性需求高。若出现故障,在传统的抢修模式下,需要人工进行判断故障,耗费时间较长。在泛在电力智能运维模式下,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包含终端传感器在内的智能运维在线监测平台能及时精准定位故障点,第一时间完成故障判断,大大节省故障抢修时间。
2
电信公司
假如:台风导致机房数据中心配电室进水。
闽南是台风高发区,每年因台风造成的机房配电室进水时有发生。在泛在电力智能运维模式下,一旦发现配电站房进水,互联网报警器就会立即报警并联动水泵启动抽水,第一时间防止设备浸水风险。同时在线监测与联动指挥平台一体化,帮助运维人员随时掌握抢险进展。
3
市政公司
假如:路灯箱变被破坏甚至被盗现象。
市政公司的路灯箱变绝大部分都是在户外,每年都有发生箱变被破坏及设备被盗现象。在泛在电力智能运维模式下,监控中心通过有线与无线通信网应用,可实现对户外设备的实时监测,一旦受到外界破坏或强行进入,系统将自动触发警报模式,从而大大减少公共财产损失风险,确保市民公共设施供电可靠性。
听起来好厉害的样子~
快来看看下面这些智慧城市的例子,是如何通过更强大的互联互通来改变城市的供电方式。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
与北美大多数城市一样,供电成本高昂——多伦多也不例外。各级政府的财政赤字正迫使其缩减预算和成本。安大略省的一个城市发现,从2005年到2019年,他们的路灯电费账单增加了1400%。这些成本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甚至将一些电力公用事业公司推向破产,就像加州最近经历的那样。
这也是多伦多开始改用太阳能智慧城市路灯的原因。商业倡议协会在布洛尔街西安装了具有LED照明,Wi-Fi热点功能以及其他物联网设备的太阳能智慧城市电线杆。由于这些电线杆是100%采用太阳能供电的,它们不需要连接到电网,因此估计可以节省140万加元的电缆铺设和电网连接的成本。而智能方面——远程监控和管理系统——意味着即使处在极地涡旋中(极地涡旋是一种强风流经低压系统的流通模式,它一般发生在冬季的北极。这种涡旋的效应是保持冷空气在极地地区循环),它们也能正常运行。
谷歌Google旗下的人行道实验室(Sidewalk Labs)和多伦多市合作,将其列为“从互联网上建立起来的”未来城市的一个实验案例。多伦多市的另一个地方——海滨未开发区域的码头,在其基础设施中集成了智能技术。传感器将测量交通状况、空气质量、噪音和建筑占用率等因素。能源效率的提高大大减轻了电网的负担,离网解决方案是这种生态系统中合理和自然的一部分。
通过收集所有这些数据,这些智能应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发智能。例如,当下一次极地涡旋来袭时,天气传感器会指挥人行道进行加热,使雪融化,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像80年代科幻电影中描述的场景!通过太阳能发电和能源监控系统等手段,能将周边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75%-80%。
美国密歇根州高地公园市
除非你住在密歇根州,否则你可能没有听说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也是世界第一个智慧城市,它的特点是重视智能化建设。为了保持迪比克市宜居的优势,并且在商业上有更大发展,迪比克市政府与IBM合作,计划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城市的所有资源数字化并连接起来,含供水系统、电力系统、石油、天然气、交通、公共服务等,进而通过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智能化地响应市民的需求,并降低城市的能耗和成本。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市
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智能城市建设的城市之一,同时是欧洲智慧城市建设的典范。作为荷兰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共有40多万户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为了改善环境问题,该市启动了West Orange和Geuzenveld两个项目,通过节能智慧化技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量消耗。还实施了EnergyDock项目,在阿姆斯特丹港口的73个靠岸电站中配备了154个电源接入口,便于游船与货船充电,利用清洁能源发电取代原先污染较大的燃油发动机。
为了节省能源,阿姆斯特丹启动了智能大厦项目,在未给大厦的办公和住宿功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将能源消耗减小到最低程度,同时在大楼能源使用的具体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使电力系统更有效地运行。为建设可持续公共空间,启动了气候街道(The Climate Street)项目,缓解乌特勒支大街的拥堵。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
哥本哈根素有“自行车之城”称号,在绿色交通方面成绩斐然。为促使市民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轨道交通,该市通过统筹规划,力保市民在家门口1公里之内就能使用到轨道交通。对1公里路内的交通,推广使用一种智慧型自行车。这种自行车的车轮装有可以存储能量的电池,并在车把手上安装了射频识别技术(RFIT)或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可汇聚成“自行车流”,通过信号系统保障出行畅通。
与此同时,哥本哈根市政府大力完善沿途配套设施建设,如建立服务站点、提供简便修理工具等,为自行车出行提供便利。预计到2015年,哥本哈根市民往返城郊选择自行车出行的人数比例将达到50%。
2017年至2026年,全球物联网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超过21%。随着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智能,各地的政府正在转向离网、纳米和微电网供电,将其作为推动物联网革命的一种廉价、可靠的方式。
智慧城市的故事,也是一个用创新的方式建设电力基础设施的故事。电力行业的最新发展——从小型太阳能电池到锂离子电池——正在为智慧城市革命铺平道路,创造一个全新的智能电力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