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高效!无人机巡检助力“电力丝绸之路”更畅通
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作为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我国自主设计建设的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这项工程刷新了世界电网技术的新高度,开启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据介绍,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连接新疆与华东的“电力丝绸之路”,每年可向华东送电660亿千瓦时,可同时点亮4亿盏30瓦的电灯,满足华东5000万家庭的用电需求。同时,可减少燃煤运输3024万吨,如果用火车运力计算,需要2万5千趟20节车皮的列车。对于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新疆经济发展、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意义。
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连接新疆与华东的“电力丝绸之路”
如何保障“电力丝绸之路”持续供电安全?9月1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新疆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近距离参观国网新疆电网的电路巡检。远远望去,±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较±750千伏特高压线的绝缘子更多更大,杆塔直插云霄,非常壮观,杆塔下能清晰听到电流发出的“滋滋”声。深入沙漠腹地,沙石松软,外加37度的高温,轻装上阵的记者行走都非常艰难,可想而知电力巡检员的工作之艰辛。
无人机巡视±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以往我们为了保障主网架的电力安全,主要采用人工巡检方式,现在我们利用无人机进行巡视,保障了人员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国网新疆电网航巡中心负责人陈辉告诉记者,该线路跨越天山,近80%的杆塔位于山区,受山势陡峭、悬崖峭壁等因素制约,部分塔位人员无法到达,线路日常巡视工作无法开展,故需要无人机巡检。
“过去,一基杆塔同时需要2-3人登塔排查大约一个半小时才能完成,现在采用无人机巡检,两人只需15分钟左右。”国网新疆电网航巡中心一线飞手杨凯。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我们这些“空中舞者”多了一份安全。最重要的无人机通过搭载各式功能的采集模块(如高清相机、热成像相机等),为无人机巡检系统提供清晰有效的标本数据。对于雪山、戈壁这类险峻恶劣环境,无人机高机动性更有着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加大无人机的参与可以有效补充终端采集监控覆盖不足的问题,提高软硬件设备资源利用率。
无人机应用电力巡检现场
陈辉告诉记者,无人机参与电力巡检具有节省人工成本、提升安全系数和效率等优势,为电力巡检维护的工作模式带来变革。传统电力巡检需巡检人员跋山涉水到达现场,不仅效率较低,还存在高空作业风险。而无人机巡检的效率和安全性更高,可实现规模化、智能化作业,大幅提升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保障电网的运行安全。
工作人员调试无人机设备
据介绍,目前国网新疆公司已先后将多款不同型号的DJI大疆无人机投入到电路巡检中去。不过在日常对于普通高压电路的巡检中,他们多采用大疆经纬M200 V2机型,而在对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巡检中则使用了大疆经纬M210RTK V2机型。大疆经纬M200 V2具有智能控制系统且飞行性能出色,机身可靠耐用,可以适应高海拔地区高寒、小微气象多变等恶劣环境。配备了自加热双电池系统,在低温环境下可自动升温,在低至-20 °C的严寒天气到高达 50°C 极热环境中均可正常工作,并且续航时间长达 38 分钟 ,图传系统OcuSync 2.0,可实现8公里图传距离 ,同时可以根据环境在2.4GHz和5.8GHz两个通信频段之间自动选频和切换 ,抗干扰能力增强。无论在风雨、尘土还是高温严寒中都能稳定工作,提供高可靠性操控。此外,经纬 M200 V2通过搭载禅思Z30变焦相机或者XT2热成像相机,可以迅速定位受损部位,并支持后台的人工复检,让特高压线路无人区的线路巡检得以顺利进行,相比塔下的望远镜目测更可靠。禅思XT2 的红外测温功能可及时发现电线的潜在隐患,禅思Z30的30倍变焦可帮助他们绝缘子破损、螺丝松动、金属歪斜等细节,进而缩短故障判断时间。
DJI 大疆作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生产商,一直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并努力拓展技术应用的社会价值。自2016年开始探索无人机在电力行业领域的应用以来,DJI 大疆潜心耕耘,逐步完善本地化售后服务,凭借扎实丰厚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实力,在电力巡检市场屡获佳绩。目前大疆无人机已覆盖国网27个网省单位的一线班组以及南方电网五个省公司。据统计,截至 2019年5月,大疆无人机在中国巡线里程已超过40万公里,年巡检作业量超过80万公里。